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高考作文題目及經典範例薈萃【三篇】

高考作文題目及經典範例薈萃【三篇】

  例文壹

 “斜杠青年”的定義是:他們不滿足於單壹職業和身份的約束,而選擇壹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有人認為“斜杠青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青年都選擇多元生活,其專業程度又怎麽能比得上只專註於壹門事業的人?人人斜杠,何以精專?

 國家就像壹部龐大的機器,每個勞動者都是國家機器上的壹個零件,只有每部分零件都發揮其的能力,整個機器才會運行的更有效率。青年人興趣廣泛固然是好事,可若放眼整個社會,其利弊便有待商榷。

 法國畫家約瑟夫·雷杜德,把自己的壹生獻給了玫瑰花。任憑法國革命大潮洶湧,政權更叠,甚至人頭落地血流成河,他只是畫他的玫瑰花。整整20年,雷杜德以壹種“獨特的繪畫風格”完成《玫瑰圖譜》。書中169種楚楚動人的玫瑰,成為世界玫瑰的經典。

 約瑟夫只為畫玫瑰而來,只專註於壹項事業,以壹種近乎於癡的態度投身其中,他的事業是繪畫,的身份是畫家,成功的秘訣便是精專。

 這是壹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壹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但這也是壹個需要專註、執著的時代,我們需要真正沈下心來,去做我們最擅長最感興趣的工作。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只能擇其壹而為之。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的人,必是專註於壹念的人唯有專註最動人。可是,在如今的生活壓力下,又有幾人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勇氣?斜杠,表示多壹種選擇,自然,多壹種選擇多條路,但無論做什麽事都要甘於寂寞,於滾滾紅塵中,堅守壹些東西。

 戰後日本工業為何崛起迅速?壹個重要原因是在本國工業中培養專業性人才,只精通於壹處,並采用終身聘用制,於是,無數精專於壹處的工人使日本整個工業體系有了質的飛躍。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生為壹大事來。”是啊壹個人壹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知道有多少聰明人壹生都沒有做好壹件事。做壹件事很容易,但專註的做好壹件事很難。

 我們可以給自己打出很多標簽,但我們需要真正有建樹於壹個領域,否則,標簽在再多,也毫無用處。只有沈下心來對自己有壹個正確的定位,於壹處專註,方能有所作為。人生為壹大事來。人人斜杠,何以精專?

  例文二

 隨著我國城市的新街道和新興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卡地亞”、“塞納維”這樣的洋地名也如雷貫耳,漸漸的也就習以為常了。但“洋名稱”的大量出現,卻使我國許多古老傳統地名的消亡和具有名族特色地名的弱化。由此引發了許多問題,我覺得應理性思考壹下地名洋化。

 地名洋化確實沖擊了民族文化傳統,隔絕人們歷史記憶,導致文化的斷層化。

 有人說:“老地名承載著古老文化,記載著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的根,絕不能被洋化。”隨著時移世易,歷史留下的痕跡也在逐漸消逝。隱入草叢的青石板、瓦片上隱約的紋路、小巷中吟唱的歌謠,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在這裏,小巷有了新的洋名字,青石板被水泥替換,瓦片被現代機械無情碾壓化作塵土。街道、小巷披上了新裝,但這光鮮的背後總讓人感到空虛,仿佛頂著明媚的陽光,卻丟棄了古老傳統文化的影子,喪失了魂魄。

 地名洋化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應拿來為我所用,但不能唯洋是崇。

 現今,我國打開國門,與其他國家的交流非常頻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各地都形成了許多外國人的聚居地。像在北京的望京,許多韓國人都居住在那裏,為了使他們能夠生活得更方便些,那裏的街道、店鋪都取的是韓國“洋名”。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中外相融,豐富中華文化。相對於這些無關緊要的地名洋化,但涉及到歷史文化重要的地名是不能洋化!比如不能把“望京”改為“首爾”;再如新興建築取洋名,為的是吸引人們的註意力,又或是滿足人們心理上的“洋名新奇觀”。但故宮門前的廣場是永遠不能改名的!因為它承載著歷史的痕跡,是壹個民族精神的象征。

 對“地名洋化”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批判性的吸收,切不可迷失了自己。

 人們偏愛“洋名”的現象泛濫值得人們深思,央視《焦點訪談》、《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對此給予了批評。洋化地名可以,但我們壹定要提防文化侵略。簡而言之,我們可以住在叫“羅托魯拉小鎮”或“亞特蘭蒂斯”這樣的小區,但我們依舊是中國人,我們的心中時刻銘記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若是過度制造出地名洋化的風潮,將會混淆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扭曲人們的價值取向,造成民族傳統文化被侵略、被弱化局面。與世界接軌,與時俱進,可以開闊視野,但不能迷失了本性。

 地名洋化,就像是在我們民族文化大樹上掛起壹盞盞華麗的彩燈,可以進壹步增加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但我們壹定要紮牢傳統文化堅固的根基,方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踏著民族自信,昂首向前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中國加快了融入世界,與時俱進的步伐,壹些城市的街道已不滿足於古老的地名,而加入了浪漫的“洋文化”。不僅新修大街,就是普通的古街道、幽深小巷也改為煥然壹新的“洋地名”,這背後反映的是地方對經濟的追求,亦是百姓對民族文化的否定。

 地方地名“從古變洋”,既是地方有關部門之過,亦是百姓之愚。

 老地名替換,是地方有關部門的決定,他們希望通過該換地名來提高地方土地價值,使老地方“煥然壹新”,刺激遊客及當地人的更多關註,以此提高經濟效益。那麽,為什麽他們就那麽確定這樣的改動會產生好的影響呢?“壹招鮮”不可能“壹世名”這是壹種短視。

 中國消費市場長期崇尚“洋品牌”,似乎壹串字母或由個性符號構成的品牌就檔次更高。這種盲目跟風的消費心理鑄成了“崇洋媚外”的消費基礎,隨之成為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風向標”,紛紛將許多民族品牌換成了稀奇古怪的的外文品牌。甚至有些地方名勝景點也取個“洋名”引得遊客先睹為快,良好的效果對地方旅遊消費經濟提供了靈感,更換地名以“改頭換面”源於經濟效益的沖動。

 堅守古地名,就是堅守對民族文化的自信,而非“抱殘守缺”。

 老地名承載著古老民族文化,記載著古代地理人文,有時,壹個地名就是壹個歷史故事,壹個地名就是壹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是民族的魂魄。如若洋化,便是對歷史的否定,對民族文化的否定,長此以往,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將成為無根之浮萍。

 正如不斷掠奪中國文化歷史主權的韓國,因為對自己歷史的質疑和不自信,才會如此費盡心思地去尋找牽強的歷史依據,來填補民族文化自信的空缺。而古老的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擁有足夠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歷史資源。“讀史使人明智,鑒古方能知今”,豐厚的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反映在古跡中,反應在節日裏,融化在祖國的山山水水之間。每壹個中國人應當有足夠的民族自信來相信我們的“老地方”,更具有民族人文價值,更是民族的根。

 深入探究老地名的歷史文化,讓獨壹無二的“老地方”成為壹道金流傳千古的字招牌。

 要想吸引人群,“改個洋地名”是個餿主意,鼠目寸光;不如著手從歷史的角度不斷深入探究古老地名的歷史文化底蘊,挖掘古地名在對外文化、經濟交往的地位、作用,既豐富古老文化,也能與時俱進;也可將老地名的故事書寫在地名旁,增添適量標誌建築,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名洋化,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和地方特色的褻瀆,我們難道要放著豐富的歷史不去珍惜,反而讓外國那些宵小之輩來窺視嗎?相信自己民族的悠久歷史,相信自己民族的燦爛文化,踏著民族自信,昂首向前,才能踏出壹條康莊大路,通向“中國復興夢”!

  例文三

 我矢誌不渝地踏著這條追夢路,將滿腔熱血化為壹股力量,支撐著自己,每壹步都如百米沖刺,我知道這條路並不短暫,但我知道,我壹定會堅持下去,直到觸及那個美麗而清晰的夢。——題記

 我有個美麗的夢想,那就是成為壹個素描畫手,畫得壹手好畫。當我還是個稚嫩孩童時,當我第壹次看見那壹張張完美的畫作時,“怦然心動”這個詞已無法形容我當時的激動心情。於是,我執拗地拿起壹支鉛筆,開始追求自己的夢。

 時光將我的經驗慢慢積累,我懷著滿腔熱血在追夢路上奮力前進,壹點點地探求那個遠在雲巔的夢想。

 時間壹長,我不斷地審視著自己的畫作,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我冥思苦想,發現自己並沒有顯著進步。我困惑了,到底怎樣才能快壹點進步呢?我焦急而又茫然,信心也隨之消減。

 我急躁地在紙上劃來劃去,又不斷擦去,畫面變得有些淩亂。我幾乎快消磨掉耐心了,恨不得將畫板與筆壹扔走人。

 這時,老師走了過來,她看了壹眼我那糟糕的畫作,兩眼含笑地對我說:“怎麽,畫不下去了?”我耷拉著腦袋說不出來話來。

 她拿過我的畫,如拈花般輕輕地拿著壹支鉛筆,慢慢地修改,我認真地看著壹個奇跡的發生:原本淩亂的畫在她手上變得完整、清晰,光與影的交匯在紙上曼妙地展現出來。

 我心中默默感慨:老師就是不壹樣,“妙筆生花”原來就是這樣的情景。老師似乎懂得了我的心思,便跟我說:“畫畫要心如止水。迫切地想要畫好壹幅畫是幾乎不可能的。要堅持下去,這就像壹場馬拉松。”我聽了之後,如醍醐灌頂,壹時間發覺自己太不知進退,壹味埋頭向前如老牛拉車,卻不知路已不在腳下。

 老師又含著笑對我說:“從前我學畫的時候,也這樣仿徨過,但時間壹長就領悟到這道理了。畫畫要持久,不是三分鐘熱度。”我站在壹旁,註視著老師的眼睛。她黑色的眼眸在陽光下更加清澈明亮。眼中那壹抹溫暖的笑意更是深入人心。我認真地思考著這些話,發現原來是我自己太焦躁了,靜不下心來,自然畫不出好畫。

 仿佛太陽撥開雲霧透射入我的心間,心像鳥兒般自由飛翔。原來,這是壹場馬拉松。我要繼續前進,堅持下去。

 腦海裏突然出現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笑了,對老師說:“我知道了。”

 追夢路上,我想,我會壹直堅持下去。

  • 上一篇:严堃的个人荣誉
  • 下一篇:入黨轉正思想匯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