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路德維希 維特根斯坦

路德維希 維特根斯坦

康德尼采叔本華,

培根羅素馬克思,

休謨盧梭笛卡爾,

薩特洛克柏拉圖。

這首詩叫《維特根斯坦這麽牛為什麽我以前就不知道因為他的名字實在是太長了》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出生在維也納,他的爸爸雖然不是歐洲首富,但也富可敵國。當時的維也納群星璀璨,湧現出很多作家,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維特根斯坦家族與這些人密切來往。比如勃拉姆斯,馬勒,理查德·施特勞斯就經常去他家玩。即使這樣,小維他過的並不開心,原因是他爸爸家教嚴厲,非常專治,小維無法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

十四歲以前,小維並沒有上學,而是在家裏學習。因為他的兩個同性戀哥哥都自殺了,所以他爸爸把他送進壹所公立中學。小維從小就是個喜歡思考的孩子,又是貴族,所以在這所公立男校中,小維覺得同學們“都是臭大糞”。但是小維也註意到壹個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同學,同樣喜歡哲學與思考。倆人兒聊的不錯,小維對小希特勒產生了壹些思想上的影響......這是大家腦補的,沒有證據表明小維和小希之間有過接觸。

維特根斯坦後來考上壹所不知名的大學,學工程學,(他對機器很有天賦,十歲就自己動手做過壹臺縫紉機),學工程學就要學數學,就對數學和邏輯學有了興趣,讀了羅素的《數學原理》。

1911年,對哲學和邏輯學產生興趣的維特根斯坦,去劍橋找羅素。羅素發現維特根斯坦是個天才,不是普通天才,而是天才中的典範。於是,22歲的維特根斯坦成為羅素的學生。羅素花十年寫成的《數學原理》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創造力,他迫切的需要壹個傳人。在羅素面前,維特根斯坦就像個任性的孩子,下課後還追著羅素不放,壹直追到羅素家裏,甚至羅素換衣服也不離開。在羅素家裏“像野獸壹樣來回繞圈,壹連三個小時壹言不發”羅素問“妳是在思考邏輯還是妳的罪孽?”他回答“都有。”說完繼續轉圈兒。在羅素家,維特根斯坦壹點兒不把自己當外人。

1914年,壹戰爆發後,可以免服兵役的維特根斯坦參軍了。戰爭對維特根斯坦產生了重大影響,所幸他沒有戰死,寫下《1914-1916年筆記》。1918年11月,維特根斯坦在戰俘營寫完《邏輯哲學論》。

由於維特根斯坦籍籍無名,《邏輯哲學論》的出版多次遭到拒絕。出版商壹會兒要求名人寫導論,壹會兒要求他自己負擔印刷費。這讓維特極為惱火,他認為“世界必須以正當的方式接受”。至於名人的評價,已經“名滿天下的的羅素勛爵”承擔了下來,為書寫了長長的導論。然而,維特看完羅素的導論以後說:寫的實在是不咋地,不想和我的著作壹起印,盡管可能因此無法出版。結果不出所料,沒有羅素的導論,出版商拒絕出版,維特已經竭盡全力只能放棄了。幸好羅素君子雅量,托人聯系出版事宜,才作為論文發表。直到1922年,仍借助羅素的幫助,《邏輯哲學論》在英國得以正式出版,即在德國奧地利英國產生了巨大影響。

值得壹提的是,張申府先生在1927年就翻譯過《邏輯哲學論》,題為《名理論》發表於《哲學評論》雜誌。這是此書首次被翻譯為英文以外的文字,張申府先生真是太厲害了,膜拜壹下。(張先生在建國初期,隨身帶的書卻是《麻衣神相》....為啥啊?)

天才都是任性與自信的,書出版以後,維特根斯坦覺得哲學的所有問題都讓自己給解決完了,以後哲學也就終結了,哲學系就都關了吧,他的粉絲們也都很確定是這樣的。

1920年,盡完天才義務的維特根斯坦,放棄了父親留下巨額財產,“懷著貴族式的熱忱”前往奧地利南部山區當壹名小學老師。在當小學老師的幾年裏,家長們卻並不喜歡他,他也感深沮喪,還曾經對有的孩子失去耐心,並體罰學生。另壹方面,維特根斯坦為孩子們編了壹本字典,帶著孩子們組裝蒸汽機,自己花錢帶孩子們旅行,沿途教孩子們識別巖石和植物。對於稟賦優異的孩子,維特根斯坦更是關愛有加,甚至提出要收養其中壹個,但那孩子的父親拒絕了這個“瘋狂的家夥”。

1926年,總是與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維特根斯坦,離開了“粗俗愚蠢的南部農民”結束了教師生涯。當老師失敗後,維特根斯坦在壹個修道院當園丁助手,他的妹妹擔心他的精神狀態,所以委托他設計壹所房子。後來這所房子被用作保加利亞使館,我看過這所房子的照片,設計的非常棒,極具現代主義設計風格。

1927年,維特根斯坦結識了以他的著作為綱領的“維也納小組”成員,並應邀參與壹些活動,短暫交往後,維特根斯坦拒絕了他們這個圈子。

1928年春天,在聽了數學家布勞威爾的壹次演講後,維特根斯坦重新萌發了強烈的探索哲學的願望。

1929年,維特根斯坦重返劍橋,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去車站接他,凱恩斯說,“上帝來了,五點壹刻的火車,我去接他”。

羅素、摩爾和拉姆齊作為導師,主持維特根斯坦博士答辯。整個過程中摩爾壹直不說話,他知道維的臭脾氣。答辯完成後,維特根斯坦拍著兩位老師的肩膀說:別著急,知道妳們懂不了。摩爾給維的論文評語卻是:我認為他是天才,論文絕對超出博士標準。

維特根斯坦在劍橋通過博士答辯後,留下教哲學。

1938年,維特根斯坦想去蘇聯“當壹名普通勞動者”,被告知“來當教授是可以的,幹別的可不行,我們國家最不缺的就是壯勞力”。

1939年,維特根斯坦成為劍橋哲學教授。

1946年10月25日,波普爾訪問劍橋,與維特根斯坦在學術討論會上遭遇, 他們就“有沒有哲學問題”展開辯論。維特根斯坦認為,沒有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語言的疑難。

波:我們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事物的嗎?我們是通過歸納來獲得知識的嗎?

維:這是邏輯學問題!

波:潛在的甚或實際的無限是否存在?

維:這是數學問題!

波:道德問題和道德規則的有效性問題呢?

維特根斯坦當時正坐在爐火前擺弄著撥火棍,時不時地用撥火棍指指點點,激烈地強調他的論點。他對智力無法達到他要求的聽眾的不耐煩,甚至暴力傾向是壹直存在的。

當維特根斯坦聽到這個問題時,用棍子指著波普爾說道:那妳舉個道德規則的例子!

波普爾說:不要拿棍子威嚇妳的客人。

維特根斯坦勃然大怒,扔下棍子,猛然沖出房間,砰地把門關上。

以上這個著名的“撥火棍事件”,出自《波普爾自述》。後來人們考證,對維來說,並不知道波普爾是誰。可波普爾對這次辯論是有充分準備的,並得到了羅素的支持。維對聽眾的粗暴是常見的,比如摔門,比如拿著東西比劃。就是說,波普爾在維心中激起的波瀾,遠遠比波普爾自己以為的要小的多。

據說“撥火棍事件”後,波普爾馬上給所有他認識的歐洲哲學家滿懷欣喜地寫了信,開頭是:“我被揍了,是維特根斯坦揍的,地點是在被羅素霸占的牛頓辦公室。”當然,這很可能是被娛記渲染了的,那時候維特根斯坦和圖靈掐了整整壹個學期,也沒人評說。之所以“撥火棍事件”被廣為傳頌,就是因為這事兒本身的戲劇性,畢竟“壹個拿著火筷子追另壹個”。

1947年,堅信“哲學教授”是“荒唐工作”的維特根斯坦辭職,專心思考和寫作。

壹戰維特根斯坦成為戰俘的時候,他妹妹曾經動用錢財和關系撈人並成功,維特根斯坦卻覺得自己就應該在戰俘營,沒有接受。戰後,維特根斯坦把巨額遺產分給了他的兄弟姐妹。為什麽不送給窮人呢?他解釋說,他不願見到本來好好的窮人由於得到這些錢財而變得墮落,而他那些親戚反正已經足夠墮落了。此後,維特根斯坦確實踐行了他的觀點:當小學老師,當園丁,給醫院看大門制作藥膏....維特根斯坦生活儉樸,壹生都沈浸在他非凡智力帶來的精彩的精神世界裏,世俗的追求從來沒有進入他的法眼。他對金錢也似乎有種潔癖,也不接受任何不是自己掙來的東西。從自願脫富直到去世,他就沒有過什麽錢,1919年去見羅素,沒錢買車票,羅素把他留在劍橋的家具搬到自己家,算是買下,給了維特100元。兩年後,為了讓維特根斯坦去倫敦,又為這些家具追加了200,說是不想占維特的便宜。

1949年,維特根斯坦得知自己得了癌癥時,清點了積蓄,差不多能花兩年,他說“那之後會發生什麽我也不知道,也許我活不了那麽久。”到了生命最後階段,維特根斯坦的積蓄花完了,他的學生為他申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然而他在給基金會的信中說:“以我目前的健康狀況和智力上的遲鈍,我不能接受資助。”

1951年4月29日,罹患前列腺癌的維特根斯坦去世,他說的最後壹句話是:

“告訴他們,我已有過非常精彩的人生”。

維特根斯坦的曾說過的十句話:

1.世界的意義必定在世界之外。

2.因果關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

3.壹種懷疑壹切的懷疑已經不算是懷疑了。

4.請勿玩弄深埋在他人心底的東西。

5.壹個人能夠看見他擁有什麽,但看不見他自己是什麽。

6.當妳說“不”的時候,要像壹堵墻,而不能像壹扇門。

7.請勿把他人的例子當作妳的生活指南。

8.不欺騙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9.能說的,都是不必說的;必須說的,恰恰是無法說的。

10.命令和命令的執行之間有壹道鴻溝,它必須由理解來填平。

  • 上一篇:歷史故事成語教學教案?
  • 下一篇:商務陪同禮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