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高壹語文《六國論》教案

高壹語文《六國論》教案

 《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國論》教案,壹起來看看!

 教學目的

 1.領會蘇洵關心國家、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現實針對性。

 2.提高學生對古今異義詞語的準確識別,運用的能力。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多種論證方法逐層論證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我們上學期曾學習過賈誼的《過秦論》,作者借評論秦的興亡來告誡當時的封建統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阿房宮賦》,杜牧就秦國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從而導致覆亡來諷時刺世。這節課我們要壹起來學習《六國論》,看看作者蘇洵這位封建時代的進步知識分子又在借評論六國滅亡來闡述什麽樣的政治主張。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汴京(現在河南開封),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二篇、《權書》十篇、《衡論》十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的文章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他。壹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人競相模仿。因此,蘇洵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嘉祐集》

 蘇洵精於散文,後人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父子三人合稱“三蘇”,並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2.背景

 (1)六國滅亡的.時代背景(幻燈)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溫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

 ②秦滅六國時間

 前230年滅韓

 前225年滅魏

 前223年滅楚

 前222年滅趙、滅燕

 前221年滅齊

 ③六國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大破秦軍。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於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麗,宜安,被趙將李牧擊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戰國時代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各諸侯國都開始進行改革,眾多的改革中,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為秦統壹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六國因循守舊,經濟和軍事實力日漸衰落,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終至滅亡。後來秦國用了8年的時間滅了六國,統壹了天下。

 (2)蘇洵所處的北宋的時代背景(幻燈)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議定。北宋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十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

 作者所處的北宋王朝,對內專制集權,對外卑躬屈膝,內憂外患,始終不絕。北宋初期,西、北方邊患嚴重,自開國至英宗治年年間,宋和遼與西夏開戰,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外交上的妥協投降,北宋為求茍安,年年割地納貢。而這樣沈重的負擔,全落在百始頭上。國難當頭,矛盾尖銳,茍洵針對這樣的現實寫作此文,用於諷喻宋王。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速讀,熟悉課文。

 2.教師範讀,正音,並提示學生註意朗讀節奏。

 3.學生依書下註釋,粗通文意,有疑問的地方勾畫出來課堂提問。

 4.學生熟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1.對課文熟讀成誦。

 2.課後練習二、三、四。

  • 上一篇:高中化學噴泉實驗原理是什麽?
  • 下一篇:水電站地下式廠房特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