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月球上的足迹》教案

《月球上的足迹》教案

作者简介:

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超在上海无线电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 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下面副研究员, 1993年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主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

/chuzhong/yuwen/yuwen1/200511/2415.html

回答者:cke24680 - 魔法学徒一 级11-23 19:59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作者:李志宏 来自:南县教研网 点击:91 时间:2006-7-5

-------------------------------------------------------- ----------------------------------

目标导航

1.阅读课文,百年课文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登月的有关知识。

2.学习课文平实的语言和记述内容的方法。

课时导学

◇日积月累

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 该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载人对月球的实际验证,为载人月球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飞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重大成就。工程开始 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部 一个位于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全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时,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 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巨大的微小石头。阿姆斯特朗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启动,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至少空中的地方安全

3.词汇积累

登陆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知识点拨

1. 内容结构

全文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指出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 第二部分,3—15节,具体记述登月全过程,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登月准备—跳跃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第三部分,16— 18节,总结登月的重要意义。

2.写作亮点

(1)脉络信号。《月球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性的报道,来自文体 上看是一篇记叙文,具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1969年7月)、地点(美国佛罗里达中部中部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阿姆斯物等三人)、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为探索月球、太空,首次登月飞行练习)、结果(登月成功)。记叙文的人类各必备条件具备,按时间顺序记叙完整过登月过程,将这个人类伟大的壮举写得脉络清晰。

(2)语言平实。纪实性的报道要求语言简洁,叙述清楚,引用数字资料准确、真实。

本文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数字:一是月球与地球距离的数字,二是登月全过程的时间数字,三是火箭飞行的时间数字。

1.怎样把一件事记得完整的牲畜呢?

把一件事记得完整的牲畜,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首先是渲染。文章的第1、2节就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阅读。其次是有明确清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节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作了 详细的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突发性。第三,近似的描述。作者对火箭发射前 的悼念,火箭在高空飞行时的悼念,都进行了极大的描述,这种描述增强了物品的情感性,也激发了读者的想像。

2.如何理解“这个小事” 步,对一个人来说,是空间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阿姆斯特朗的这句话是人类征服月球的宣言 “一步”是指卫星从飞船跨越到月球表面的一步,这对一个人来说,确实是很容易的。但这是人类迈向太空领域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 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非同一般。有了这一小步,出现了第二步、第三步,所以说这是“ 巨大的飞跃”。

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1.填空题。

《月亮上的足迹》是 一篇饶有兴趣的,集中于(表达方式),将登月过程叙述得清晰明白、情感形象。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按顺序展开叙述是这篇文章的又一特点;的语言是这篇文章的第一篇 三个突出特点。

2.“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因而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月亮的名言佳句,请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2. >

答:(1)。

(2)。

◇素质升华下面

1.比喻句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1)“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

答:。

(2)脾气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 缓慢地运动。

答: 。

(3)月曲面各处都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答: 。

2.将下面每段话浓缩成句子。(要求:①每句话不超过20个字;②缩短的语句能够达到千语段项目。)

(1)在茫茫宇宙中,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然说是近邻,但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答:。

(2)飞船开始遥远向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适当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把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 开,“阿波罗11号”勇敢地在预先的海域中,被提前等候在舷侧的海军救起。

回答:。

◇中考链接

(2004.江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在太空中,物体的生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 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多样性的培育十分有利,太空还夺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宇宙高能重粒子多样化,带来种子、微生物 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美妙变异,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产生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为发展新材料、新条件物种、 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里,生物的实验环境和探索基础快了数十倍。

文中加点的“这些环境条件”具体指哪些?

答:①。

②。

回答者:gxh1994q - 考古期一级11-23 20:34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文章,遍及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索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 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学术了解有关人类登 月的知识;提出搭设“桥梁”把本课衔接到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该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学生阅读现代知识 科技文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本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 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语音连接,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事” 小的一步;对整个人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给予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充分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人类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 ,而这节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球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研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结合起来 因此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这节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提出搭设“桥梁”把这节课的衔接放到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课程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 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高,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 分组学习,上网研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研究提供了技术。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在上课前让学生能够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血糖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 画画,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问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 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总结总结后要向小组协作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有关宇航和月亮方面的知识,做好本课的课件和与月亮相关的网站。

< p>学生(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文做准备。 (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 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有关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良好兴趣,让学生共同,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p>

(教师)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丰富变化的月形 ,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有一首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月亮何时照我还”) ”,“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绘画下堪称完美,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 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快速阅读的培养 能力)

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一个国家的哪一台卫星首次登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火箭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叙述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大量的论文写了一件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 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这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自信 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p>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得介绍 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图表,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图表。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效果投影仪显示,让学生亲手讲解,练习学生的 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认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培养语言特色

1、(观看课件中的视频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视频片段。

(2)说说所看到的场景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 /p>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科学家为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太空飞船会有什么感觉?

D、文中写道,“返航时,航天器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船舶是怎样分开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和幻想。教师也做 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实物、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和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感空,是失重、头晕、呕吐、 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危险。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1)探究1: 同学们把登月的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把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说清楚,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 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讲清楚,有条不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阐述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 这三点可各举一个例子,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 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统计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 /p>

(辩论)预计今月,***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却只 运回了几千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针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知识:人类第一次踏足 上月球来历76万公里,历时95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球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恒星,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重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标题:“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外部地层空间 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你对月球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p>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的好的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究。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 可以选择这个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小组协作(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传说组、月亮诗歌组、美称组、月亮风月俗组等,对科学月亮组) 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这个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矛盾,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同进行评估。 中,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上一篇:股票的均線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原来是美男》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