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序言:

首先祝福大家在新的壹年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幸福如意!短暫的寒假壹晃而過,假期中接受了靳主任安排的壹項任務,做壹個小專題《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我深知,在咱們同事中間,有許多專家型的資深教研員,今天在這裏班門弄斧分享這個還不算成熟的話題,內心感到很惶恐。所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哦!

作為壹名教研員,我們經常進行的教研活動大概就是觀課、議課、了。在教研中,我們常常帶領教師反觀課堂現象,追憶課堂環節,回望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和教師們壹起提出對本節課的看法和建議。仔細想想,由於我們聽課時間比較隨機,聽哪位同誌的課也常常受制於學校的安排。這樣,我們的教研活動大多就變成了“就課論課”,研討的主題往往顯得不夠明確。

那麽,怎樣引導教師借助課例開展校本研究,使我們的工作效益倍增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話題,分別是:

《似曾相識燕歸來——走近課例》

《紙上得來終覺淺——怎樣進行課例研究》

《綠陰不減來時路——怎樣撰寫課例》

第壹個話題

《似曾相識燕歸來——走近課例》

壹、什麽是課例

“課例”是壹個實際的教學例子, 是對壹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定的再現和描述, 即“講述教學背後的故事”。

1.課例與教案、課堂實錄的區別

課例與教案的顯著區別是,教案是預案,借用英語中的說法是“將來時”;課例是已經發生過的,是“過去時”。

課堂實錄是對實際發生的課堂進行客觀地、逐字逐句地文本記錄,是真實的課堂再現。課例不僅僅是最後的課堂教學實錄, 還要交代之所以這樣教學的思路、想法、理由和認識,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2.課例與案例的區別

課例僅是教育案例的壹種。課例和教育案例有壹個相同點——均有壹個研究的“主題”。課例是以學科教學的內容為載體、具有某個研究主題的教學實例,而非壹般性的教育問題。其中“主題”正是課例所要表達的靈魂( 研究的成分) ,“載體”正是課例表達觀點和思想的媒介。

3.課例與思辨或經驗論文的區別

這壹種情況很容易甄別。需要說明的是, 課堂實錄片段配以點評類型的文章不是課例。對同壹節課的不同片段做出點評時, 往往對每個片段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評析, 如果從全盤來看, 則發現這類文章分析課堂的視野比較寬泛、點評比較發散。還有的文章是具有壹個大的研究觀點, 但選取了不同的課堂片段每次從壹個更小的視角加以剖析, 就每個片段而言, 讀者無法了解這個片段對應的原課究竟具有怎樣的壹個整體授課思路。還有壹種是圍繞壹節或幾節課的教學漫筆類文章也不是課例。這類文章的作者壹線教師居多, 往往是針對壹節課的課後反思, 或觀察了壹類課之後有感而發。這類教學漫筆往往比較生動、情感化、吸引人, 但缺乏圍繞壹個主題的深入提煉、缺乏理論角度的詮釋。由此,我們可以進壹步看出課例的根本特征:以課堂教學的學科內容為載體, 以某個小的研究問題為主題, 講述的是壹個實際發生的課堂教學實例背後的故事; 而且, 教學實例的整體思路相對完整, 可以看出壹節課或幾節課的授課過程或如何改進的過程, 可以看出這樣上課或者改進課堂的理由和原因是什麽, 當然也會有理性的提升和概括。

4.課例與課例研究的區別

前者指最後產生的成果形式是壹個“課例”,後者把形成這個成果的過程稱為“課例研究”;前者是靜態的結果表達,後者是壹個研究的動態過程。

如果依以上標準來衡量,我腦海中所讀過文章壹壹掠過,真正稱的上是壹篇完整的課例的,已經是寥若晨星了。

第二個話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怎樣進行課例研究》之壹

——怎樣確定研究主題

在課例研究中,我們通常要通過疑問—規劃—行動—觀察—反思的循環過程。

壹、研究主題的特征

1.源於現實。課例研究致力於以科學的研究手段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2.始於反思。教師雖身處現實的教學情境,但能否確定切實可行的研究主題?是否善於捕捉和提煉真實的課堂教學問題?還取決於其是否具備深刻的反思能力,課例研究的問題可以是***性的也可以是個性的,但無論如何都是教師基於教學反思所發現的自己的問題。因此,課例研究主題必須能喚起教師的反思精神和問題意識。

3.具體可行。就像寫論文壹樣,我們選擇的課例研究主題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從小處、細處、實處捕捉問題,選取具有較強可操作性並具備研究條件的主題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題大做”。

4.答案開放。課例研究是通過反思課堂現象與總結教學經驗來實現教學改進的。由於實踐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紛繁復雜,研究問題的解決往往沒有已知的、明確的、唯壹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種解決方案,而且只能從歸納中生發。比如:壹位數學教師試圖以“數學探究學習的要素”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然而有關探究學習的要素或環節的探討已有***識,如何在實踐中加以組織才應當是研究的重點。之後,該教師確定研究的主題為“數學探究情境的創設”,探討把學科內容轉化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探究情境是與具體的學科內容聯系在壹起的,其創設方式必然具有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值得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深入開掘。

二、研究主題的類型

1.與學科內容有關的研究主題。

對所教學科的深刻解讀與靈活的理解是教師的基本功。理解並抓住學科的本質是課例研究的重點之壹。我舉壹個例子,春節前,我們壹起在洛陽聽過的語文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壹節課《釣魚》,有的教師與學生壹起學習並模仿釣魚的動作,還有的教師自始至終強調環保的問題等等。把壹節語文課上成了壹堂品德課。顯然,這些教師就沒有把好小語學科的脈。如果讓我們進行課例研究的話,可圍繞“《釣魚》編者的意圖及設計”進行課例研究,重新確定將“釣魚的啟示”作為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從而彰顯出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特點。

2.與學習者及其特點有關的研究主題。

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指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課例研究應重視對學習者的研究,不了解學習者及其特點,便不會有好的教學。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對某壹課題他們有著怎樣的理解和誤解,不同個性或水平的學生存在怎樣的互相影響等等,這些都是課例研究所應關註的主題。此外,學習者的具體表現有時也可作為教師檢討教學成效的依據之壹。

3.與課程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今天,教師不再是課程方案的簡單執行者。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承擔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任。

在這方面,壹所學校的教學教研組所開展的課例研究給人以深刻印象。這個教研組為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民族特色,先後開發了對聯中的數學、成語中的數學、詩歌中的數學、笑話中的數學、小說中的數學等主題,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實際效果對上述主題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合理取舍,精心編排,最後形成了壹系列頗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數學探究內容。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諸如此類有關課程知識的課例研究必然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

4.與教學法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有關教學法方面的主題是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舉例來說,壹所學校的英語教研組壹直強調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但是在實踐中他們發現了壹個令人頭疼的現象,個別優秀學生經常掌握話語權,以致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只是被動接受。於是他們開展了“分散話題權,促進組內平等”為主題的課例研究,最終找到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三、主題的確定過程

實際上,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只是課例研究主題確定的第壹步。在發現問題之初,教師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進壹步理清。因此,從問題發現到主題確立是壹個不斷精致化的過程。

1.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

在課例研究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理論學習融於主題確立的過程。比如高中段教師欲開展“詩歌鑒賞的模式”的課例研究。就可以先查閱的“詩歌鑒賞的答題模式歸類”等資料,並對語文學科中運用這壹方法進行教學的難點進行分析,而後在充分考慮可行性的基礎上,找到了解決這壹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把教材的相關主題轉化為學生進行研究的課題,而後再通過搜集和分享這方面的資料展開教學。可見,對文獻資料的搜集有助於我們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從而在此基礎上明確核心概念的內涵,確定研究的重點與難點,為後續研究作好充分的準備。

2.對問題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

課例研究透過對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確立了研究的範圍,使教師有明確的研究方向,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有助於研究落到實處和取得成效。因此,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擊,虛張聲勢。

3.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

在問題界定清晰後,教師還應通過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設想。沒有假設的課例研究,目標含糊不清,過程無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結論也會是不完整的或不關鍵的。因此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是課例研究主題確立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研究主題的系列化

作為微觀層面的教學研究方式,課例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的某壹具體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課例研究放棄主題系列化的追求。

比如,壹所學校為促進學生在雙語課上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各個教研組圍繞雙語教師的教學語言展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課例研究主題;信息技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概念講述活動化的研究”,藝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數學組負責“雙語課堂中英語課堂用語的多樣性研究”,科學組負責“雙語課堂中學科用語的準確性研究”。壹段時間後,學校對各個課例研究小組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並概括為壹個大的研究主題:“促進學生理解的雙語教學語言研究”。

《紙上得來終覺淺——怎樣進行案例研究》之二

教案的合作設計

在課例研究中,教案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課例研究的基石。它規劃了課堂活動的藍圖,不僅提示觀察者在課堂上看什麽,而且是觀察者記錄和分享觀察結果的所在。再次是交流工具,教案傳達出設計者的思考,在課後研討時可將其與課堂實況加以比較分析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距。那麽,教師怎樣才能設計出壹份有效實施課例研究的教案呢?

壹、理解“合作設計”的確切內涵

教案的設計也應是合作的成果。雖然我們有集體備課的良好傳統,但實踐中集體備課往往簡化為“上課教師匯報設計內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議”的過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協作互助、深度研討、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導致不能產生實質性的合作,只能是走過場。在課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設計要求教師相互合作、***同探討授課的最佳方式。為此,研究小組要從幾個方面來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各自初上這堂課時有哪些困難與樂趣,學生的表現如何;當前班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可采用的教科書及其它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設計有助於上課教師豐富自己對教學的理解,恰當地調整自己的最初設想。可以說,教案的合作設計實現了教師群體資源的優勢互補和資源***享,可以讓每壹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上課教師要把集體生成的統壹認識不加批判的接受下來。合作設計不能以磨滅師生的獨特性為代價,每壹個課堂中的師生都是具體的,上課教師要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體智慧的同時充分考慮自己的教情和班組的學情,根據實際情況修正原有的教學思路,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開展實證性的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起點。在傳統的教案設計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大都過於籠統,有時所表達的是整個學段或整個班組學生發展的壹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於學生的興趣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等類似的壹句話加以概括,這種分析對課堂教學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也幾乎是當前我市教師的通病。

在教案設計階段,教師可以運用先測試或訪談等手段,開展實證性的調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興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以及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等。教師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越有利於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案。

三、轉變教案的設計重點

課例研究致力於理解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豐富學生的見解”才是課例研究的核心追求。課例研究對學生學習的關註,要求教案設計必須突破傳統意義上只關註教師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人們對傳統的只對教師教學行為加以規劃的單線型教案做了大膽革新,將其細化,分為兩欄:即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或添加“設計意圖”分為3欄。這種復線型的教案有意識地增加了教師對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並將設計意圖也列在旁邊,有助於教師在課後進行反思。

  • 上一篇:姓蔡的名字
  • 下一篇:个人独资企业变更法人需要交税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