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舌尖上的中國 轉化的靈感 是哪壹季

舌尖上的中國 轉化的靈感 是哪壹季

第壹季第三集,轉化的靈感。

解說詞摘錄,供參考。

在吃的法則裏,風味重於壹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壹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著轉化的靈感。

天壹放晴,姚貴文就把竹匾搬到天臺上。這些豆腐球是他和妻子幾天的勞動成果。有些豆腐已經略顯微黃,但這種程度的改變遠遠不夠,姚貴文還要再耐心等待幾天。幹癟堅硬以及黑褐色的表皮才是成熟的標誌,這種變化來自於自然發酵。

王翠華把不成形的嫩豆腐緊緊包裹起來,擠壓出水分後,豆腐才會成形。如果不抓緊時間,新鮮的豆腐很快就會變餿,這意味著她必須包得飛快,並且沒有時間休息。

壹盆燒得恰到好處的炭火,是姚貴文下午工作的關鍵。

位於雲南紅河地區的建水古城,古稱臨安。在1200年間,壹度是中國西南的重鎮。如今,時間已經讓炫目的榮耀褪色。和雲南的許多小城壹樣,建水是壹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各種文化的摻雜形成了特有的氛圍和格局。

炭火的熱力,讓堅硬的豆腐迅速膨脹,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發酵的面團。建水人很會享用這種由風幹和發酵打造出的特殊味道。蘸豆腐的調料各有不同,但是對姚貴文來說,豆腐本身的質地才是最重要的。

河谷地區的溫暖很容易讓豆腐發酵,而適度的幹燥又讓它們不至於腐敗。對於風、水、陽光和豆腐之間的微妙關系,姚貴文比任何人都要敏感。

這裏是建水最著名的大板井。在水井旁,女人們單靠手指的合作,就構建起壹條豆腐的流水線。

做豆腐的各個環節都和水密不可分。擁有128口水井的建水人很懂得水。中國人相信,水能滋養人的靈性和覺悟。這壹點,就仿佛水對豆腐的塑造。兩者間有壹種不可言喻的***通。

在距離建水不到40公裏的古城石屏,這裏的豆腐在氣質上卻大為不同。成形的豆腐體積大得驚人,難得的是它們極富韌性,幾乎不會破損,少許的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鮮。

中國的雲南,歷來不是大豆的主要產區,可卻不妨礙這裏擁有悠久的豆腐歷史。吃壹顆豆腐,投壹粒玉米,用這種方法記數,買賣雙方十分默契。

30年來,姚貴文的豆腐攤上很少冷清過。從豆腐攤回家要走30分鐘,幾乎橫穿老城。發展的速度飛快,這改變了建水的很多事情。在漫長的時間裏,壹些變量消失了,壹些變量被修改,還有新的變量加入進來。總有壹些經得起時間的磨礪,保留了下來。

姚貴文和王翠華圍繞著豆腐的生活清淡辛苦。丈夫最大的願望是能去遠方的大湖釣魚,雖然他從來沒有釣過魚。在這對夫婦眼裏,每壹顆豆腐都很珍貴,它們能夠幫助自己供養子女,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在1000多年裏,伴隨著北方民族的數次遷入,豆腐代表的中原飲食文化已經深植於西南邊陲的這片富饒之地,並且演繹出自己獨特的氣質。這些壹脈相承的制作細節,讓人聯想到幾千公裏外的中原腹地。在那裏,中國的豆腐從誕生到興盛,壹路走過2000年。

胡學兵正趕往縣城,他要在早市上賣掉今天的豆腐。

壽縣是安徽省北部的壹座古老的小縣城,這裏的人們對豆腐的情感非同壹般。他們堅信,自己的祖先就是偉大的豆腐發明者。10月中旬,皖北地區的黃豆早已收獲歸倉,用新黃豆磨制的豆腐向來最受歡迎。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史中,大豆壹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置。在已知的豆科食物中,大豆是蛋白質最豐富也是最廉價的食物來源,可它早期的境遇壹度尷尬。煮熟的大豆無法引起人們的食欲,並且使腸胃大量脹氣,迫切的需要就是尋找到進食大豆的最佳方式。

秤盤裏的白色粉末是石膏,它是把豆漿點化成豆腐的關鍵。胡學兵對於石膏的純熟運用和他的祖先如出壹轍。在煮沸的豆漿中,變性的蛋白質和石膏相遇後迅速發生膠凝作用,這種變化如此巨大,以至於在瞬間就可以覺察到。

遙遠的年代裏,石膏常常出現在中國術士們的秘籍之中,而它和豆腐的淵源據說也恰恰與此相關。很多人相信,2000多年前,正是熱衷煉丹的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中用豆漿培育丹苗時碰巧加入了石膏,於是無意間促成了豆腐的誕生。不管事實是不是真的那麽富有戲劇性,中國人必定經歷了漫長的摸索,才讓豆腐最終成為了壹種了不起的中國食物。無論如何,豆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大豆的命運。

豆腐無限包容的個性,給擅長烹飪的中國人創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那些原本讓大豆尷尬的不利因素----胰蛋白酶抑制劑、不能被吸收的糖以及植酸,在中國人古老的轉化手段中,都被自覺或不自覺地消除了。豆腐的出現,讓人體對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達到了壹種高峰。中國廚師對豆腐的理解往往會讓人大吃壹驚。或許可以說,中國人用豆腐表達了自己柔軟變通的適應性。所有的這些,讓壹粒黃豆得到了升華。這些乳白色的漿液令人浮想聯翩。

  • 上一篇:怎樣檢測畢業論文相似度
  • 下一篇:王力宏的《競爭對手》具體表達的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