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歷史方面 明清對比

歷史方面 明清對比

明朝:1)政治方面:朱元璋廢宰相壹職,仿宋殿閣制設內閣。明朝在中央設置吏、戶、禮、工、刑、兵六部。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特務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壹度設有內行廠。三公包括太師、太傅、太保。諸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外三監 包括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內十二監 包括司禮監、內宮監、禦用監、司設監、禦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2)經濟方面:明朝人口達到1.5億,農作物產量提高了,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海外貿易蓬勃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另外,明朝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國力也很強盛,明成祖就說過:“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從前期的七下西洋,六征蒙古,到後期的抗日援朝,收復澎湖,都打出了中華國威。明朝也是唯壹對外不和談,不和親的漢人王朝。3)軍事方面:明代早期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兵歸附的,有獲罪而謫發的,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籍選,亦即垛集軍,是由戶籍中抽丁而來。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後又有強使民為軍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整體而言,衛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軍制。衛所制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征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壹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因此在嘉靖年間,在應付倭寇之亂時,將領戚繼光在浙江地區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的方式,來取代不堪的衛所兵。

據記載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紮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壹帶的經濟圈為皇侯和軍閥把持,中央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政府已養不起那麽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後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4).科技方面:在當代是世界上最頂尖之壹,在造船科技、天文、醫學、數學及農學等,都有很大的改進。明朝初期承繼了宋元的科技優勢,其造船科技更是首屈壹指的。中晚明的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進步。中晚明科學著作眾多,倒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這些明朝科學家幾乎都是明朝有功名的士子。而1637年,宋應星在《論氣·氣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合乎現代科學的解釋,認為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或急速運動沖擊空氣而產生的,並通過空氣傳播,同水波相類似,與現代理論非常相似。方以智則在《物理小識》中提出:“宙(時間)輪於宇(空間),則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在《物理小識》中正確地解釋了蒙氣差(即大氣折射)現象。民間光學儀器制造家孫雲球制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從這些些來看,明朝的科技在當時來說是作了很多的改進,有很多的突破。

而日用品也有科技上的突破,如於謙作的《詠煤炭》說明了明代煤已經十分普遍。

而明朝宗室在科技上也有極大的貢獻,明宗朱載堉在世界上第壹次正確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並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亦多有建樹、貢獻;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余種植物種於府內,並讓王府畫工將植物繪圖編制成書,名為《救荒本草》,對災時的濟民很有幫助。《救荒本草》***記有植物414種,並詳細描述了各種植物的形態、產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書籍,亦是明朝農學上的壹大突破。中晚明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湧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炮、紅衣大炮都迅速在中國制造和使用。還有壹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如茅元儀所著之《武備誌》。這些火器在對抗倭寇及滿清時起了極大作用。天文公元十四世紀的《白猿獻三光圖》載有壹百三十二幅雲圖,並與氣候變化聯系起來,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相壹致。而歐洲要到公元1879年才出現只有十六幅的雲圖。

[編輯] 天文突破列表於1383年,明朝首先於南京設京師觀象臺,為首個明朝觀象臺。

於1439年,張儀建造了渾天儀,並置於京師。渾天儀是根據學說渾天說用來展示出天體在天球上的各種運動及測量黃道及赤道坐標差的儀器。

於1442年,明朝於北京設立了首個觀象臺

於1607年,李之藻完成了《渾蓋通憲圖說》,是用作介紹天象的。

於1634年,明朝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天文望遠鏡,名為筒,其意思為筒[2],而天文望遠鏡外形如筒壹般。

[編輯] 數學及物理[編輯] 數學及物理突破列表於1450年,吳敬完成了《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於1584年,朱載完成《律呂精義》

於1592年,程大位完成《算法統宗》,是最早記載使用珠算計算方法計算平方和立方

於1606年,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

於1613年,李之藻根據歐洲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與中國程大位的《算法統宗》重著,並完成《同文算指》

於1637年,宋應星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出了與現代相似的理論,認為聲音是由急速移動撞擊空氣或物件振動而產生,聲音則則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同現代理論非常相似

同年,方以智提出了時間和空間不能獨立存在的時空觀念[3]

同年,方以智解釋蒙氣差(現稱大氣折射)現象[4]

[編輯] 醫學[編輯] 醫學突破列表於1406年,朱棣編成了《普濟方》,是壹本關於方劑嘅醫學文獻,由明朝周定王朱橚、教授滕碩及長史劉醇編輯。

於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

於1596年,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壹部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

於1601年,楊繼洲完成《針灸大成》,後來由靳賢補輯重編,

於1617年,陳實功完成《外科正宗》[5],***四卷。

於1624年,張景嶽完成《類經》,張景嶽的代表作之壹,繼隋朝楊上善的《太素》,又壹個對《內經》進行全面研究的著作。

於1641年,吳遊性完成《瘟疫論》,又稱《溫疫論》,是中國首部研究急性傳染病的醫學書籍。

[編輯] 農學[編輯] 農學突破列表於1376年,俞宗本完成《種樹書》,解釋如何種樹、種樹須知等

於1406年,朱橚完成《救荒本草》,是壹部植物圖譜,救荒本草描述了植物的形態,展示了明朝當時植物分類的概況

於1511年,明朝開始種植玉米

於1547年,馬壹龍完成《農說》

於1582年,番薯傳進明朝,使人口開始爬升

於1596年,屠本畯著完成海洋生物主題書《閩中海錯疏》,本著記述明朝福建沿海多種水產動物的形態、生活環境、習性和分布

於1608年,喻仁和喻傑合作完成《元亨療馬集》,是明朝獸醫學書籍中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的壹部獸醫著作。

於1617年,趙蛹完成《植品》

於1628年,徐光啟完成《農政全書》,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並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

[編輯] 地裏學[編輯] 地理學突破列表於1425年,鄭和航海圖完成,原載於明茅元儀編《武備誌》於1536年,黃衷完成《海語》

於1565年,胡宗憲完成《躊海圖編》,主要記錄中國與日本的海上交通及於韓國抗倭的歷史

於1639年,顧炎武始著《肇域誌》,他於此年開始大量搜索史籍、實錄等資料。

於1640年,徐宏祖完成《徐霞客遊記》,是中國著名旅遊家、地理學家徐弘祖的旅遊日記,記錄了他曾到訪的地理等資料。

[編輯] 化學和化工

天工開物治鐵模型[編輯] 化學和化工突破列表於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

於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采礦技術

於1596年,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了約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及蒸餾、蒸發、升華等科學技術。

於1637年,宋應星於《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壹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巨著,有人稱它為壹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天工開物中,宋應星把鉛、銅、汞、硫等元素看成基本物質,而它們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洐生物質,產生了類類現代化學元素類概念。

方以智研發了燒焦炭的方法。[6]

[編輯] 兵器[編輯] 兵器突破列表於1372年,制造碗口銃,這種火銃相對於手銃來說銃身較重,外形與口徑都比手銃來說較大,須架在木架上射擊

於1377年,制造手銃,形體較輕,口徑較小,可裝入木柄以手持使用,類似手槍

於1453年,制造銅火銃,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

於1524年,制造佛朗機炮,原本由歐洲葡萄牙傳入的壹種早期的後填裝滑膛加農炮

於1558年,制造火繩槍,是以火繩作為點火裝置來擊發的火器

於1580年,戚繼光自制“自犯鋼輪火”,功能類似地雷

5)文化方面:明代文化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文學。三四個偉大的古典名著,中國文學- 西遊記,水滸傳 , 三國演義“寫於明代。.此外,另外兩個著名的小說- 牡丹亭“和”金瓶梅“,也是在這壹時期的優秀作品。.與此同時,民間文學繁榮發展,由壹組的作家,如唐寅,宋濂,張岱,吳偉業,袁宏道為代表。.在哲學上,王陽明的新思路稱為“心靈哲學”,形成壹個新的思想浪潮,幫助塑造壹個新的社會潮流。

清代:1)政治:清王朝由於是以滿族為主體統治的王朝,其政治制度還有很多特殊內容,如首崇滿洲之政策、八旗制度、其內部處理機要大政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保障滿族主體統治的官缺制等等。另外,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影響,又引進了近代國家的壹些政治制度。因而清朝政治制度應研究的內容,又比漢、唐、宋、明等王朝廣泛。2)經濟:清朝經濟發達,人口大增--乾隆時期已達三億,相對使糧食作物的產量需要更加提升。清朝采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相對發達[參 1]。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瑯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中心。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參 2]。清朝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占領臺灣後,沿海貿易才稍為活絡,貨幣方面采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在壹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3)軍事:努爾哈赤將其部分為四旗。1615年時擴建為八旗,是為八旗制度初建。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自立,建後金國。所謂八旗制度,乃軍政合壹、兵民合壹。旗民以兵為業,世代為兵。成為清朝軍事之核心。入關以後,八旗軍無力駐防新近征服的領土,將收編漢人部隊組成職業兵,為與八旗相區別,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故稱綠營。至於水師,與中國歷朝壹樣,清朝視水師為陸軍之輔。加之滿洲以騎射為本,故不善水戰。入關初期,在對抗鄭成功等海上抗清勢力時,往往力不從心。1636年(天聰十年),皇太極征滿洲瓦爾喀部,即開始造戰船。1651年(順治八年),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設水師,其編制與陸軍壹致[1]。此為清設水師之始。內河防務以長江為主體,沿岸各設水師。海防上,因清初海禁,又防臺灣鄭氏等反清力量,以致海防廢弛。即使在平定明鄭後,仍受海禁影響,水師多以防禦為主,缺乏攻擊性戰艦。康熙時,清軍先後平定三藩之亂(1673年1681年),遠征臺灣(1683年),1652年到1689年於雅克薩戰役擊敗俄國,1696年平定噶爾丹。乾隆時,更有所謂“十全武功”,清朝軍事力量達到極盛。入關之後,八旗享有種種政治、經濟特權,賜與莊田,但大部分旗人不得務農,由國家給糧。八旗子弟往往安圖享樂,又缺乏訓練,幾代之後,完全喪失了戰鬥精神。乾隆朝後,八旗腐化更為嚴重,八旗腐化後,大小戰事皆由綠營負責,三藩之亂時即以綠營為主力。乾隆嘉慶兩朝,綠營總兵六十余萬,成為全國軍事支柱。但乾隆後國內太平已久,綠營本身也有種種弊病,其內部也逐漸腐化。除八旗綠營腐化外,乾隆時寵信貪官和珅,軍中官吏敗壞,也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1795年,鎮壓苗民起義時,清軍尚有戰鬥力,但清軍統帥如福康安等卻假傳捷報,以軍餉濟私囊。1796年,川楚白蓮教之亂爆發,正規軍已無力作戰,部分將領假傳捷報,甚至屠殺平民以換戰功,致使教亂壹再擴大。後來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撚軍後,地方營勇部隊成為清王朝的軍事支柱。經歷鴉片戰爭後清朝的軍事力量已經完全衰弱,雖然洋務運動的興起促進了清朝軍事的現代化,但甲午戰爭的慘敗標誌著30年洋務運動的失敗。而作為主力的北洋水師盡管規模巨大,但訓練和裝備都與日軍有很大差距。4)科技:中國清朝時期的科學技術

康熙對西洋科技方面純屬個人興趣,且窒塞民智以防範漢人接觸科技,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後來的閉關自守,使先進的西方科學無法傳入中國,失去了中西互相學習的機會。而清廷的文字獄以及延續了明朝科舉的八股文,使中國科學已經逐漸失去了領先世界的地位。康熙時,經過三十余年的籌劃、測繪工作,制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壹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18]。乾隆時,又派明安圖等人兩次到新疆等地進行測繪,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制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這兩份地圖,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乾隆時官修《醫宗金鑒》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壹部介紹漢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制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壹些錯誤。王錫闡著《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歷法先進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許多缺點和錯誤,對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數據的應用、以及回歸年的長度、歲差常數等問題,都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促進了中國歷算學的發展。梅文鼎整理和闡發中國古代的歷算學,同時也研究和介紹西洋科學,著有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的書籍達86種。其著作《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中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該書的《方程論》部分,闡明了中國古代方程的獨創性,指出這種算法是西洋所沒有的;在《勾股測量》、《九數存古》等部分,也證明了中國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塹堵測量》、《幾何補偏》部分,介紹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學,並對西洋立體幾何作出論述和發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解》等部分中,則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伽利略的比例規等方法。明安圖著有《割圓密率捷法》四卷。因當時從歐洲傳進的割圓三法(圓徑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沒有公式的證明方法,於是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條公式,而且進壹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壹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壹人。龔振麟於1841年首創鐵模鑄炮法,並著有《鑄炮鐵模圖說》,是世界上最早論述鐵模鑄造法的科技文獻之壹。李善蘭獨立發明對數微積分,並在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蘭恒等式。1872年發表了《考數根法》,是中國質數論方面最早的著作。4)文化:由於歷史的特殊原因,這時期的反封建思想是清代文化的壹個最大特點,也是清代文化的主流。這壹時期的反封建思想包含顯著的唯物主義思想,此時的小說,戲劇、繪畫等方面在我國傳統文學藝術的基礎上又有創新新和發展,並在世界文壇藝苑中獨樹壹幟,大放異彩。清代是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學史上最後壹個重要的階段。詩、詞、散文、小說、戲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壹般認為,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鴉片戰爭(1840年)以前告終。鴉片戰爭之後,開始近代文學階段。 順治、康熙時期的文學 清朝統治者在統壹中國的過程中,鎮壓了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消滅了南明政權,殘酷地屠殺反抗的漢人。為了鞏固統治,清王朝對於知識分子,嚴禁結社,大興文字獄,表面上,內閣六部,滿漢官員分設復職,實際上,權力掌握於滿族議政王大臣之手,最後裁決於皇帝,形成帶有種族歧視的封建專制。國內地主階級的剝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親貴與旗兵的大規模掠奪漢人土地的“圈地”行動。這壹切,形成了統治者和漢族及各族人民之間的尖銳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雍正、乾隆時期, 這時期的詩文作家,屈服於朝廷的鉗制壓力,迷惑於“盛世”的表面承平,繼續康熙後期的傾向,創作上反映社會矛盾的內容薄弱。但詩說、詩派頗為活躍。散文方面,產生了以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方苞講求義法,姚鼐講究文章的陰陽剛柔。思想上守程、朱理學的正統觀念,風格以清真雅正為宗,適應當時的政治背景。他們的簡淡有風神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缺乏宏偉的氣魄和規模。 這時期的駢文作家也不少:接軌六朝唐宋,以才藻富麗取勝的,有胡天遊、袁枚、吳錫麒、孔廣森等人;效法魏晉,以風格高雅取勝的,有汪中、洪亮吉、邵齊燾等人。 詞壇則以浙派的影響為最大,代表作家有厲鶚等。 文學巨著《儒林外史》

長篇小說在本時期放射出特有的巨大的光彩,這就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與曹雪芹的《紅樓夢》兩部巨著的出現。 從嘉慶初年到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之前(1796~1840),社會矛盾繼續發展,更加尖銳。 清朝的“盛世”趨於沒落,中國的封建社會也日益走向衰亡。人民的反抗鬥爭隨著生活的日趨貧困而加強,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的大規模起義。當時的文人,眼看“盛世”面貌的逐漸幻滅,又掙不脫思想上所受的鉗制,處在暴風雨前夕的沈悶、窒息的空氣中。文壇上有壹些小的變化,但蓬勃的氣象則已不如前壹時期

  • 上一篇:什么是串口通信?
  • 下一篇:中医育儿理念中“乳后忌风参”什么意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