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大學適應性教育內容研究

大學適應性教育內容研究

大學適應性教育內容研究

 大學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壹站,每年新生出現問題的不少,大學適應性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學適應性教育內容研究論文,和大家壹起分享。

摘要: 大學適應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它包括學習適應、專業認同、生活適應和心理適應。為提高大學適應性,高校應該及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持續滲透專業思想教育,盡早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依托校園文化開展素質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大學適應性;入學教育;專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適應是指大學生根據高等教育的特點,積極調整自我,使自身發展與大學學習、生活發展達到平衡的過程。大學階段是學生由學校教育步入社會工作的過渡時期,能否順利度過這壹時期對大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至關重要。大學適應是壹個持續性的過程,並不僅僅是針對大壹新生而言,適應性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

 壹、大學適應的內容

 ?在大學感到迷茫和空虛?,這是很多大學生有過的感受,是大學適應性低下的表現。大學生實現了高考的目標,進入大學後需要確立新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更好地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並付諸行動。大學適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壹)學習適應

 研究發現,大學生存在壹定程度的學習適應性問題,其中以大壹新生最為突出,而且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存在學校類型差異和性別差異,綜合類學校的大學生學習適應性最好,男生學習適應性顯著優於女生。[1]大學的學習,在學校管理、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等方面都與中學有很大不同。在學校管理上,大學更註重自我管理,班級管理有所弱化。由於可自由安排的時間增加,很多大學生面對這些空閑時間無所適從,他們還習慣於對老師的依賴,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而荒廢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在教學模式上,由於大學課程門類多,每門課程知識量大,課堂上老師又不會完全依從書本講授,很多大學生不適應這種教學模式而導致學習困難。在學習方法上,大學學習更具自主性,要求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大學學習並不是學生的全部,大學生要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來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專業認同

 大學區分了專業,學習具有專業性。專業認同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大學生認同自己所學專業,就會對專業產生積極情緒,進而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行為;反之,如果專業認同低,很可能表現出學習倦怠等行為。研究表明,專業誌願選擇、專業就業前景、專業學習條件、專業類型、年級和學校類型等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專業認同。[2]專業認同程度越高的大學生,學習動機越強,同時越註重運用學習策略。[3]因此,大學生要積極培養專業興趣,激發專業熱情,認可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從而適應大學的專業學習。

 (三)生活適應

 大學要求學生能夠獨立生活,能夠融入集體生活。尤其是對於大壹新生來說,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地方,難免感到孤獨,特別是外地大學生還存在適應新的氣候、新的語言文化、新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問題;對於習慣於父母照顧的大學生來說,在大學需要鍛煉獨自面對生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對於沒有宿舍生活經歷的大學生來說,如何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與寢室同學融洽相處也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生活適應問題。

 (四)心理適應

 壹個人的心理適應能力決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適應水平壹般,心理適應能力較差。[4]例如,由於學習上的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學習焦慮或考試焦慮;由於專業不理想,可能會產生挫敗感,引發抑郁情緒;由於人際關系上的`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孤獨感或人際焦慮。大學生的心理適應主要包括與自我有關的適應和與人際關系有關的適應。與自我有關的適應主要是指:壹方面,經過高考,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湧入大學,面對陌生的新環境,大學生要重新認識自己,要有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積極地接受自我;另壹方面,進入大學後,學校、專業、生活與學習可能和自己的想象有很大區別,面對心理落差,大學生要能夠積極地調整自己。大學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廣泛和重要,由於交往對象的變化,以及交往對象在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和個性等方面巨大的差異,大學生要能夠開放自我,接受他人,主動與同學交往,積極提升人際交往技能,建立穩定、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提高大學適應性的教育

 (壹)及時開展新生入學教育

 新生入學後,以班級、院系、學校為單位多層次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讓新生全方位地了解全新的大學環境。入學教育內容應包括:第壹、學校和院系情況,使大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和發展,了解所學專業的綜合情況、發展沿革和未來前景,引導他們熱愛專業,激發專業興趣,樹立專業信心。第二、學校管理教育,包括校規校紀和管理制度教育,例如學分制,獎懲制度,請銷假制度等,有利於大學生適應大學的管理方式,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第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盡快調整自己,重新確立新階段的奮鬥目標,確定努力的方向。第四、學風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大學學習與中學的區別,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學習方法,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社團活動的關系。新生入學教育的主體除了包括院校黨政幹部、輔導員和專業教師,還要吸收朋輩群體和學生家長。輔導員要深入學生宿舍,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經常性地與學生談心,開展主題班會,讓新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開展新老生交流會,邀請優秀學長為新生傳授經驗,註重榜樣的力量,充分發揮朋輩群體的教育作用。同時,學生家長要積極參與,經常與子女交流,加強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幫助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二)持續滲透專業思想教育

 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對大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並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持續進行。對於低年級學生,註重正確認識和了解專業,激發專業興趣,明確專業目標,探索適合本專業的學習方法;對於高年級學生,註重熱愛專業,認同專業的價值,樹立與專業相壹致的職業理想,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作用,將專業教育滲透於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專業教師要通過自身對專業的熱愛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引導大學生的專業信心。選拔專業教師擔任學生導師,實施 ?導師制?,為學生解決專業困惑,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學術科研活動。適時邀請領域內專家做學術講座,開拓大學生的視野,使他們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專業現狀,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專業。

 (三)盡早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自身條件和未來從事工作的認識,以及基於這種認識對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所作出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和調整,以適應未來工作發展需要的活動。[5]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運用發展的眼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修正方向,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它不僅能夠對個人的職業前途做出規劃,還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了解自己,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分階段持續進行,大壹主要進行就業形勢和職業意識教育,大二、大三主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實踐,大四主要進行擇業就業教育。[6]

 (四)依托校園文化開展素質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各種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團日活動等,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歸屬感,有利於大學生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有利於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風和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五)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入學後進行心理狀況篩查,建立心理檔案,重點關註心理有問題學生、家庭貧困學生和學習後進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各種主題的心理衛生講座和團體輔導,加強心理咨詢工作,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困惑。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積極評價自我,勇於接納自我,了解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差距,積極完善自我。教育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技能,在平等尊重的原則下,接納他人,與同學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教育大學生掌握情緒調節的方法,合理排解負性情緒。教育大學生塑造積極人格品質,使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更感幸福。

 參考文獻:

 [1]穆懷容,程剛.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綜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06):128-129.

 [2]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3]陳翠華.大學生專業認同與自主學習的關系研究[D].南寧:廣西師範學院,2014.

 [4]王孝紅.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性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6(42):31-33.

 [5]任鳳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2):68-70.

 [6]白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與途徑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03):61-66.

;

  • 上一篇:小明考試時總是看別人的試卷,老師為什麽沒有罵他?
  • 下一篇:按鍵精靈 遊戲腳本 傳奇3G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