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範文作文 - 如何解決小學生心裏健康問題的研究

如何解決小學生心裏健康問題的研究

壹、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壹)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壹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

對小學壹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壹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壹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

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準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

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郁、害怕等;

註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

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

壹般經過幾周的自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

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壹項艱苦的腦力勞動。

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

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壹份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準60%,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竈”,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

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

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

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郁,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註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5%——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

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

要麽就在課堂上打瞌睡;

或者幹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

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幹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

還有壹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壹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

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

當他們進入壹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獨尊,不能善解人意;

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

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

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

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壹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

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誌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誌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壹致性。

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

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誌力非常薄弱。

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采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壹旦習慣化、穩固化,在壹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

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 上一篇:南高重本上線率
  • 下一篇:书籍的该如何排版设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